2025年9月20日,全国第48个质量月期间,中信金融中心项目部组织团队探访位于深圳市的中国钢结构博物馆,开展以“钢构铸匠心,质量砺初心”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中国钢结构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且唯一以建筑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珍藏有泸定桥铁索钢件、纽约世贸大厦“9·11”事件钢结构残骸等珍贵展品。该馆以“行业首创、中国一流”为目标,通过实物、模型、图片及多媒体等多元化的展示形式,系统呈现钢结构的发展历程、科技成就与未来图景,兼具科普性、学术性与趣味性,为团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载体。
团队成员首先步入“钢结构历史展区”,重点聚焦三个质量启示:1.泸定桥铁索的工艺传承:18世纪的无缝锻造技术,与现代项目焊接工艺的精度要求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2.武汉大桥设计手稿的修正痕迹:工程师们围绕手稿中的23处修改记录深入探讨,提炼出“设计-复核-优化”的质量闭环逻辑;3.“9·11”事件钢构残骸的警示:通过分析梁柱节点失效案例,强化了本项目关键部位100%检测的监理标准。
随后,团队重点参观“优秀案例展区”。展区通过等比例模型、高清图文,集中展示了北京中国尊大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国内标杆工程,以及迪拜哈利法塔、纽约新世贸中心等国际经典项目的钢结构设计与施工亮点。团队成员结合中信金融中心项目的钢结构施工需求,就不同工程的受力体系、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展开热烈讨论,对比分析各类方案的优势与适用场景。大家对公司承接的中国尊项目入选博物馆展示倍感自豪。
在“节点做法展区”,成员们驻足细致观摩。展区通过放大比例的钢结构节点实物、动态工艺动画,直观呈现螺栓连接、焊接连接、铆钉连接等常见节点的构造细节,以及抗震、抗风节点的特殊设计原理。大家针对节点加工精度控制、防腐处理工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把控要点踊跃提问,并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节点施工问题,深入交流解决方案。
活动尾声,团队集体参与3D观影体验。影片以沉浸式视角展现未来钢结构在绿色建筑、模块化建造、智能建造等领域的发展方向,如新型环保钢材的应用、BIM技术与钢结构施工的深度融合、太空建筑中的钢结构创新等。震撼的视觉效果与前沿的技术展望,让成员们对行业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此次参观活动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的深度融合。团队成员一致表示,将把学到的钢结构历史经验、案例精髓、节点技术及未来趋势融入中信金融中心项目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提升钢结构工程质量的把控能力,为项目高标准推进提供坚实技术支撑。